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Uber失控CEO被休假,滴滴的机会要来了吗?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7-06-19 16:28:21   作者:gdqy

  一家企业在高速扩张阶段,往往一些隐患容易被掩盖,但当速度放缓下来或急刹车时,潜在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6月14日,估值高达690亿美元的全球打车巨头优步创始人兼CEO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宣布无限期休假,舆论哗然。虽然并不会立刻判处“死刑”,但“被休假”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根据一份来自于优步董事会的报告显示,卡兰尼克将会被剥夺权力,并任命一位新的独立董事和首席运营官,来接替卡兰尼克的管理权。

  其实,卡兰尼克的“下课”并不偶然,之前数个月内,优步的CTO、COO、CFO已相继离职。

  有人说,这家全球疯狂扩张了两年的打车公司,终于开始走下神坛了。只是给出的原因有点滑稽,涉及到性骚扰、性别歧视、CEO与司机吵架、公司企业文化不正、管理能力不足等各个方面,但真正的原因可能更多来自于业务端的不济。优步、滴滴等野蛮生长多年后,如今开始减速,人们才开始理性思考,优步的方向真的对了吗?

  优步碰到麻烦,滴滴的机会来了吗?

  优步陷入到管理层动荡期后,必然会影响其全球业务的开展,甚至会出现衰退。于是,有人猜测,这是否意味着估值仅次于优步的滴滴的机会窗口来了?滴滴虽然与优步中国在2016年从相杀走向相爱,优步也成了滴滴的单一大股东,并各自向董事会派驻了一名董事,但两家关系微妙,似乎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何况,2015年9月,滴滴就给优步美国的竞争对手Lyft投资了1亿美元。

  目前来看,即使优步在全球的业务出现萎缩,恐怕滴滴也不会贸然趁虚而入,因为优步已经在全球遭遇了歧视、出租车反抗、政府禁令等一系列难题,滴滴必然会碰到相同的问题。

  更何况滴滴与优步在商业模式上趋同,优步虽说估值高达690亿美元,手握72亿美元的现金,但公司前景已经开始被行业唱衰。这与过去一片喝彩声大相径庭。2017年4月的财务数据显示,不包括中国业务在内,优步去年的亏损额高达28亿美元,距离盈利还遥遥无期。以优步在全球打车软件市场的地位,高速扩张的周期已经过去,接下来如何盈利,会是一个大考。

  很多都存在这样的疑问,优步到底具备不具备盈利的能力?目前既看不到清晰的路径,行业里也没有定论。而问题就出在共享经济的运营模式上。优步是轻资产运营,平台自身几乎不提供任何自己的车辆和司机,通过私家车、司机加盟和一个平台来完成出行服务订单分配和调度。过去数年,优步、滴滴等烧掉了上百亿元,对司机和车辆进行补贴,但只是把体量做大了,可持续性不足,也没回答通过抽取佣金来盈利是否可行的问题。

  所以说,一些评论文章将优步当下遭遇的管理层动荡,以及CEO卡兰尼克的“被休假”,归咎于所谓的性骚扰丑闻、企业文化,是没看到本质问题。试想,一家前景光明、经营完善的公司,董事会才不会动不动就对创始人和CEO下“黑手”呢。

  滴滴和优步都会转型,但路可能不太好走

  相比优步,滴滴在中国碰到的问题是政策监管带来的影响。随着各地网约车新政细则的出台和实施,不仅对司机和车辆进行更为严格的准入审核,更对网约车的定位进行了“纠正”。如今,大规模的补贴早已偃旗息鼓,司机积极性不高了,乘客打车价格与出租车持平,甚至专车价格还高于出租车,打车已经不像过去那样轻松了,等待的时间变长,用户使用滴滴的频次自然也就降低了。

  那么,怎么突破这一现状呢?可能优步和滴滴都在考虑换一个跑道。

  今年5月17日,滴滴宣布继续融资55亿美元,估值达到了500亿美元,其中软银出资占了90%,据说腾讯、苹果也追加了投资。对于新一轮的融资,行业里很多人大呼看不懂:滴滴受政策影响,为何还能保持如此高的估值呢?在今年1月的滴滴年会上,CEO程维的一席话让很多人明白了,他说,滴滴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无人驾驶和新能源汽车运营商。而之前融资的55亿美元的一大部分,将用于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研发。看来,滴滴已经开始摘掉过去私家车加盟的C2C的帽子,给投资者讲了一个新故事。

  但这条路走起来可能也没那么顺畅。首先,无人驾驶技术离真正落地还很远,保守估计两三年内技术难成熟,不可能应用,更难以降低司机运营成本高的现实。其次,滴滴在无人驾驶技术上并无优势,TheInformation对当下无人驾驶发展态势进行了一个排名,谷歌第一,滴滴第十七名垫底。再者,无人驾驶车辆恐怕很难在私家车身上实施,滴滴只有前期进行大量的投资,甚至是自主购买新能源的智能汽车,采取重资产运营的模式,才更为可行。而一旦迈出这一步,意味着滴滴业务侧重点变了。

  而且,最近城市里分时租赁的共享汽车又开始火热起来了,虽然投放量还在几千台的初级规模上。但长远看,不管是5公里范围内的共享单车出行,还是不带司机的路边停放的共享汽车,盯的都是出行服务,多多少少都会给原来的打车模式带来冲击。所以我们预测,滴滴将来肯定会在共享汽车和运营上有所动作,甚至不排除在上游造车环节上布局。而走这条路的话,可能又要度过一个漫长的煎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