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力,也激发了“巨头”开疆扩土的雄心。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美团进军旅游业的征程,就遇到了一些挫折。
据多家媒体报道,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里,有消费者反映,他们通过美团平台预订客房,订单却无法在酒店正常使用。而更深入的调查则揭示,美团与酒店之间的合作,并不像宣传中所说的那样“亲密无间”。
显然,在竞争这么激烈的当下,“巨头”也好,创业者也罢,都是在逆水行舟。如果拿不出好的产品和服务,用户会迅速转向其他平台,一旦形成新的黏性,挽回用户的代价可就沉重多了。放在以前,或许商家还能凭借信息优势,上演“买的不如卖的精”的戏码,但在互联网时代,最基础的就是信息传播的更新,一点点治愈了信息不对称的痼疾。
就像这一次,虽然消费者不清楚为什么自己的美团订单无法使用,不懂复杂的商业原理,但他可以通过公开的信息,清晰地看出某些“不寻常”。比如在客房余量上,美团发布的信息与飞猪、途牛、携程等差异较大,明明显示满房的酒店,实地一问才知客房充裕。从中不难看出,所谓的“满房”水分很大,最起码是为了掩盖某些真实的东西。正如报道中业内人士所推测的,平台与酒店的合作并不融洽,只能以“满房”做借口。
或许会有人提出疑问,如果平台上经常显示“满房”,就算下了单也得不到酒店承认,那肯定自毁招牌,这么简单的道理美团不懂吗?这里面就涉及一个问题,互联网经济发展到现在,衍生出很多复杂的商业模式,同是也伴随着全新的商业思维,一些简单的、基础的道理,反而不那么被看重了。
一来,商家形成“用户规模”至上的思维定式。相比于产品、服务升级,推广占据的成本比例越来越大。比如“烧钱”模式大行其道,又比如重金投入广告却只为混个脸熟。尤其社交媒体展现出巨大潜力,助长“有用户就有一切”的观念,推动互联网企业盲目争夺“入口”。
二来,平台追求“大而全”冲动越发强烈。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品服务纳入各种网络平台,用户因选择上的疲累感而倾向“一站式服务”。
所以,收购、联合、扩张,资本的纵横捭阖成了常事,敢称巨头的,几乎就没有尚未涉足的领域,无不以“赢家通吃”为目标。
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团在与大众点评联合之后,进军酒店业显得顺理成章。前期积累的用户,需要通过新市场的开辟转化为营收,同时,老地盘被竞争者虎视眈眈,倒逼“大而全”的策略,以攻代守。
只不过,跨界扩张没那么容易,涵盖酒店业在内的旅游业,早有多家企业深耕于此。对于美团而言,既急于将现有用户“折现”,无暇慢工出细活,又不愿给用户留下在新领域立足不稳、拓土乏力的印象,也就只能用“技巧”来化解尴尬,结果却更加尴尬。
回想起来,互联网经济的大潮,的确带来了新东西,甚至给人一种颠覆一切的错觉,但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商业竞争的成败,最终取决于产品服务的品质。如果最基础地忽视了,在竞争面前就没有本钱,既攻不下,也守不住,立足不稳,行之不远。
>>上一篇:美团:一家无法步入下半场的“伪互联网公司”
>>下一篇:餐厅小程序出来了,你们还用美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