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高峰天然香料物流中心内店铺前堆放的八角,这批八角均被硫磺熏过,有强烈的刺激性味道。新京报记者 王瑞文 摄
据新京报报道,作为八角主产区,广西南宁市三塘镇每年8月都会迎来出货旺季。作为当地最大的八角交易市场高峰天然香料物流中心(下称高峰市场),一天出货量高达300吨。
然而,新京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高峰市场,为了缩短工时、降低成本,大部分商家都使用硫磺熏制八角,而批发商为了逐利,也会采购硫磺八角,并销往各地的饭店、食堂等。
“如今的高峰市场90%都是硫磺果”、“现在国内市场超过90%都是硫磺八角”,业内人士脱口而出的数字可能未必百分百精确,但是如此畸高的数字,掩盖不住的当然是“硫”动八角的暗流涌动。
而这几乎宣告了你我八角选择自由的被精准狙击。更令人震惊的是,早在2012年,就有知名媒体曾以“广西用硫磺熏八角成潜规则 未熏硫八角销往国外”为题揭露过此类乱象。时隔八年之后,“无硫八角只销往国外、国内市场上能找到一颗算我输”的现实让人痛心。
八角几乎是绝大多数国人厨房必不可少的一剂传统调味料,在人人谈养生、食品卫生安全被高度重视的今天,“硫”动的八角为何仍能八面威风、大杀八方?
▲晒场一角,有正在杀青的八角,地上是用完的硫磺袋子和熏制硫磺时用的铁盆。通常,晒场工人们会把硫磺放入铁盆中,再点燃,长期熏蒸的铁盆已经发黑。新京报记者 王瑞文 摄
“硫磺熏两晚,成本降一半”,所有的奥秘都可以从这句话里找到答案。“个别无良商家为降成本偷工减料-监管失职-劣质产品占据市场-消费者丧失选择权”,至此硫磺熏制八角“完美演绎”了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戏码。
从报道来看,这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戏码”之所以能“长演不衰”,与当地有关部门松弛懈怠的监管有莫大关系。正是在商户“胸中有对策”、市场“提前打招呼”、监管“睁只眼闭只眼”的大环境下,“硫”动的八角成了“房间里被视而不见的大象”。
让人遗憾的是,2012年被媒体曝光后,紧随舆论监督而来的专项整治行动,虽然确实让硫磺八角曾经淡出过一段时间,其孳生的土壤却从未得到根除。
硫磺熏制八角“二氧化硫超原国标16倍”,摄入过量会破坏消化道和呼吸道,产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长期过量摄入则会引发慢性中毒……硫磺熏制八角对民众身体健康潜在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也因如此,无论从公共卫生安全还是维护市场秩序的角度,当地有关部门痛定思痛,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堵上监管漏洞,收紧监管防线,就变得刻不容缓。
实际上,不管是反思此前专项整治行动的失败,还是审视如今几乎裸奔的监管,当地职能部门的欠账已然太多。
中国八角看广西,广西八角看南宁,从宏观上来看,针对肆虐多年的行业潜规则,当地首先要做的就是应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思维,破除懒政惯性,从根源上重新打造一个绿色、健康、良性运转的八角市场。
立足八角种植行业来看,“八角由个体采摘晾晒,又产自山区”,有关部门“取证难、不好管”也并非全然是托辞。但是,这也不能成为监管缺位的借口。
当地职能部门不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探索行之有效的检测手段,加强日常抽检,将监管的触角极力向下延伸,对于不法商家依法依规严罚,提高违法成本,加强信息公开,充分利用当地八角之乡规模种植的特点,将“劣币驱逐良币”变成“鼓励领头羊”的羊群效应。
说到底,八角虽小,安全事大。筑牢监管的防线,民众才能重获八角选择自由与“舌尖上的安全”。
>>上一篇:硫磺八角二氧化硫超原国标16倍 网友:吃了直接会致癌?
>>下一篇:124年来的最早的秋分 今年的秋分有点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