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孩终回家”
打拐电影《亲爱的》在上映七年后
真正意义上趋近大结局了
但“回家”对于孙卓
也许就像突然发现世界是一个巨大谎言后
“楚门”所投身的新世界
仓促到了眼前
在物理坐标上,一个家庭团聚了
心理坐标上,面对重逢
他们似乎还有一段路要走
人贩子残忍分隔的不只是一个家庭
十四年离散
还抢占了一个孩子18岁前
全部的人生记忆和亲情归属
被拐卖的家庭如何面对重逢?
12月6日,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故事原型孙海洋的儿子,在被拐14年后被找到,一家人团聚认亲。
不论是认亲现场一家三口的拥抱与眼泪,还是回溯孙海洋一家人多年来西西弗斯式的寻子路,这个失去与寻回的故事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支持买卖同罪”“被拐儿童新身份怎么来的”……关于拐卖儿童背后社会、性别与法律问题一再被讨论。
与此同时,那个被寻回的孩子也面临着一场巨大的颠覆:突然得知自己是一个被拐卖的儿童,一切都是假的,身份、名字、父母亲人。
孙卓选择留在山东与养父母生活以及表示不恨养父母的新闻一经曝出,引起许多网友“恨铁不成钢”式的热议。
对于网上众多旁观者而言,这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判断题,甚至是“送分题”:不论从被拐卖的背景,还是养父母(“买家”)养“儿”的动机、父母多年寻子的爱……来看,许多人认为一定要回到亲身父母身边。
而孙卓这位大家眼中的“被拯救者”似乎没有交出一个大众认可的满意答卷。但他又做错了什么呢?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题,18年的感情也无法一夕抹去。
“认亲后如何面对重逢”是孙卓一家人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没有人能代替孙卓去面对,对于个体的选择,我们应当祝福、理解而非指责。
“楚门离开后如何?”现实比电影更复杂
《楚门的世界》电影剧照,出生起就被凝视的楚门
经典电影《楚门的世界》里,从出生起整个人生就被“展示”给观众、30多年一直活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而不自知、父母朋友甚至人生的轨迹都是被导演设定……的主人公楚门,拼命逃离了那个关住他的“世界”。
突然得知真相的楚门
电影结尾,在观众的欢呼声中步入真实世界的楚门,要重建自己的人生。
在某种意义上,孙卓就是现实世界的“楚门”。
从被告知自己身份开始,真与假的边界就模糊了:血缘是假的,14年来的亲情呢?即将认亲的父母是真的,也是陌生的。
因为对孙卓最终跟随哪方生活的疑问,这场认亲引发了更多关注,昨天,“符建涛 孙卓”的词条一同登上了微博热搜。
符建涛与孙卓都是14年前被同一人拐卖、今年被解救的孩子。所不同的是,符建涛记得拐卖的发生,记得自己的家人,记得很多细节“他说我带你出去玩,小黄狗在外面等着我们呢。他把我扛在肩上,从小区栅栏翻出去……”,而另一个更幼小的孩子孙卓,对于这场拐卖记忆全无,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身份,直到有一天,突然被告知真相。
很多网友说,符建涛比孙卓幸运,他记得自己的父母。还有人说,这才是不认贼作父的孩子,孙卓太不懂事了。这样的议论在近日的网络随处可见。
但,为什么要将两个受害者进行这样的对比呢?
在充满义愤的旁观者的上帝视野中:
符建涛是一个幸运的孩子,他记住了拐卖的发生,带着怀疑长大,很早确认了自己并非亲生,带着爱与感恩回到了父母的身边,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孩子。
而孙卓一无所知的长到了18岁,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身世,直到被告知自己的“来历”,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做了人们心中“错误”的选择,而后被指责是非不分。
对于孩子被拐卖的家庭与幼年被拐卖的孩子,“谁更幸运”是一个残忍的比较。对于寻子的父母而言,他们的孩子健康平安的被寻回已经是最大的幸运。
符建涛毫无疑问是一个让人欣慰的孩子,他与父母是双向寻找,双向惦念。
但“现实版楚门”孙卓,面对命运巨大的捉弄,生活天旋地转的变化,也应当得到围观者的善意。
生活比电影更复杂,无论如何,对于孙、符两家人而言,找回被拐卖的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希望孙卓与符建涛一样,在与亲人相认后,得到更多外界的善意而非指责,与家人重建起爱的连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