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大:【回眸“十二五”】深化改革 育引并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十二五”人才建设工作综述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坚持“培养、引进、稳定、提高”,不断完善机制,实施分层建设。2012年,学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创新机制、优化结构、高端引领、整体提高”的师资队伍建设总体思路,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教风优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深化改革,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和谐环境
“十二五”以来,学校立足新形势下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加快实现学校总体办学目标为出发点,迎难而上,深化改革,修订出台一系列新政策和实施办法,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以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为契机,强化师资队伍的学术导向。通过广泛调研深入探讨,修订了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并积极发挥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指挥棒作用。新的评审条件在项目、论文、成果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强化学术能力和学术业绩的导向;重视教育教学能力、引导教师出高水平教学成果;强化国际化背景、激励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完善破格晋升制度,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新评审条件出台两年多来,教授中的青年教师数量明显增加,参评人员的学术业绩也有显著提升。截至2015年年底,40岁以下教授人数为27人,比2012年增加16人,其中2015年度新晋教授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11人。
学校扎实做好新一轮教师岗位聘任工作,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2014年,学校实施新一轮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从四个方面着力,取得明显改革成效:一是推动教师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合理流动”的竞争激励机制。二是完善分类分级体系,推行分类分级设置与聘用,将专任教师岗位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和专职科研型4类,促使各类教师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调动各类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充分考虑学科间的差异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实际情况,赋予学院更多聘用自主权,学校只制定教授二级、四级岗位的业绩条件和教授二级岗位的岗位职责,其他岗位的业绩条件和岗位职责均由各单位根据发展需要制定。四是规范和落实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环节,明确聘用条件,突出岗位职责导向,执行合同管理,首次实现“签约履聘、依约考核”。通过实施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充分发挥岗位调节作用,吸引、稳定和激励了优秀人才,尤其是优秀青年人才。全校教师岗位中高聘432人,低聘71人,高聘教师数占教师岗位聘用总数的27.45%,高聘教师中45岁以下的高达408人,一批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中青年教师得到充分认可。
育引并重,着力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
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和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学科、一所学校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十二五”以来,全校上下树立了高层次领军人才的作用是一般人才不可替代的思想,优先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战略重点,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学校知名度。学校通过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及网站、“千人计划网”、“科学网”、“中国日报”等媒体渠道密集发布人才招聘信息,广泛宣传学校引才待遇,提高了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断加大力度,提高人才待遇。学校制定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和《“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招聘办法》,显著提高了高层次人才的招聘待遇,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及“青年千人计划”等优秀青年人才的待遇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前列。配置优质资源,提供人才发展环境。学校以用好人才为出发点,根据人才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提供学科建设经费和科研经费,配备实验室等实验条件,保证其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名额,支持人才组建科研团队。
“十二五”期间,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增“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首位国家奖获得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高被引科学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资助及青年教师奖获得者5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及海外特聘专家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
学校以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为中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人才梯队。为加快培育一批青年优秀拔尖人才和骨干教师,保证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和梯队接替,“十二五”以来,学校多措并举,创新人才培养思路:一是继续实施并完善“青年教师人才建设工程”。为进一步突破人才培养瓶颈,实现对青年拔尖人才重点选拔,全面培养,学校于2012年起实施“青年教师拔尖人才攀登计划”、“青年教师拔尖人才建设工程”和“青年骨干教师建设工程”,形成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十二五”期间,新增青年骨干教师61人、青年教师拔尖人才21人,有4人入选青年教师拔尖人才攀登计划,资助经费逾1100万元,并取得一定成效。现有20余人次获得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支持项目和称号。二是全面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将应聘具有博士后流动站学科,且不具有博士后经历或高级职称的博士毕业生纳入师资博士后管理,一方面为学院提供深入考察的时间,健全新进人员退出机制;另一方面为新进博士提供两年专注学术研究的时间,提高后备师资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十二五”以来,师资博士后人数逐年增加,师资博士后的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超过60%的师资博士后均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我校博士后获2015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比例高达46.42%,居全国第6位;现已出站的16名师资博士后,在站期间人均发表2篇SCI学术论文、主持省部级项目1.5项,4名师资博士后出站时已达到科研型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 中石大版《南山南》师生们的青春回忆录2016-01-28 12:30:17
- 中石大:学校举行2015年考核工作会2016-01-21 12:16:54
- 中石大第二届“后勤杯”厨艺大赛成功举办2016-01-15 16:39:31
- 中石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省委高校工委表彰2015-12-22 12:17:09
- 中石大石油工程学院举办第十届钻采模型大赛2015-12-21 12:09:14
- 中石大戴彩丽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5-12-14 12:50:54